腰痛
四圣心源
腰痛者,水寒而木郁也。木生于水,水暖木荣,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,水寒不能生木,木陷于水,结塞盘郁,是以作痛。土燥则木达而阳升,土湿则木郁而阳陷,肾水既寒,脾土必湿,湿旺木郁,陷而不已,坠入深渊,故腰痛作也。
桂姜附阿胶汤
茯苓三钱、甘草二钱、桂枝三钱、干姜三钱、附子三钱、阿胶三钱(炒、研),煎大半杯,温服
四圣心源临证运用指南
糖尿病患者。女46岁,消瘦、乏力、口干、口苦、乳房变小、双下肢瘦细、肚皮胖大,性欲低下,不想房事半年了,患者说原来房事可行了,现在腰痛如折。此为房事过度所致腰痛。
茯苓15克、甘草7克、桂枝10克、干姜10克、附子10克、阿胶10克(研末兑服),7剂
一剂见效,腰痛去半,7剂痊愈
色过而腰痛,精亡而气泄也。精,阴也,而阴中之气,是谓阳根。纵欲伤精,变温泉而为寒冷之渊,此木枯土败之原,疼痛所由来也。
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
腰脊病,补肾督,强筋骨,肾四味、骨碎补、培元固本散善后服之可以根治。
中医内科学
一、定义:腰部感受外邪,或因外伤、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失调,脉络绌急,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。
二、证候特征:
(一)脉络绌急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
(二)肾虚腰痛:其痛绵绵,酸楚如折,时作时止,遇劳加剧,得逸则缓,按揉则痛减;
(三)瘀血腰痛:痛处固定,或胀痛不适,或痛如锥刺,按之痛甚,常伴颜面色晦唇暗,舌质隐青等;
(四)寒湿腰痛:其痛多冷,重着不适甚则转测不利,每遇阴雨寒冷季节或腰部感受寒湿后加剧,遇温痛减,喜揉喜按;
(五)湿热腰痛:其痛剧烈,弛痛烦扰,痛处多热而喜冷拒按,每遇暑热或腰部着热而加剧;
(六)腰痛甚者,常伴有夜卧不安,烦躁不宁,情绪焦虑等症状。
三、病因病机
外邪侵袭、气滞血瘀、肾亏体虚:外感风寒湿热诸邪,以湿性粘滞,最易痹着腰郁,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。肾虚是发病的关键所在,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,常因肾虚而客,否则虽感外邪,亦不致出现腰痛。
四、辩证要点
(一)病因分内外
1.外邪侵袭、跌扑损伤、腰部过度劳累、常表现为瘀血阻滞经脉,为外伤腰痛
2.年老体虚、后天烦劳过度、七情内伤、气血亏虚,使腰府失养,多表现为肾虚的证候,属内伤腰痛
(二)辩标本虚实
慢性腰痛多虚实夹杂,一般以肾精不足,气血亏虚为本,邪气内阻,经络壅滞为标,治当标本兼顾。
五、治疗原则
腰痛其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,兼调养气血。实者祛邪活络为要,针对病因,施之予活血化瘀、散寒除湿、清泻湿热等
六、分经论治
(一)寒湿腰痛
症状:腰部冷痛重着,转测不利,逐渐加重,每遇阴雨寒冷季节或腰部感受寒湿后加剧,痛处喜温,体倦乏力,或肢末欠温,食少腹胀,舌淡体大,苔白腻而润,脉象沉紧或沉迟
治法:散寒除湿、温通经络。
方药:渗湿汤:
(苍术一两、白术一两、炙甘草一两、茯苓一两、炮姜一两、橘红二钱半、丁香二钱半:
为末,每服5钱、水一盅,生姜三片,大枣一枚,煎服)
方中干姜、甘草、丁香散寒温中,以壮脾阳,苍术、白术、橘红燥脾除湿,茯苓渗湿健脾。诸药合用,温运脾阳以散寒,渗利醒脾以化湿,故寒去湿除,诸症可解。
寒甚痛剧,拘急不适,肢冷面白,加附子、硫磺温阳散寒;湿盛阳微,关节沉重胀闷,面白尿少,肢冷不温者,加藿香、木通宣通窍络,利水除湿。兼有风象,游走不定者,加桂枝、独活、羌活疏风散邪;久病不愈,累及肾阳者,改用独活寄生汤;年高体弱,或久病不愈,伤及肾阳,兼见腰膝酸软,脉沉无力等症,加菟丝子、补骨脂温肾阳。
甘姜苓术汤加减:干姜、桂枝、甘草、牛膝温经散寒,通络止痛,茯苓、白术健脾渗湿,杜仲、桑寄生、续断补肾壮腰。
(甘草二两、白术二两、干姜四两、茯苓四两)
(二)湿热腰痛
症状:腰髋弛痛,牵掣拘急,痛处伴有热感,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痛剧,遇冷痛减,口渴不欲饮,尿色黄赤,或午后身热、微汗出,舌红苔黄腻,脉濡数或弦数。
治法:清热利湿,舒筋活络
方药:四妙丸加减
(苍术5克、牛膝5克、盐黄柏10克、薏米10克)
方中以黄柏、苍术、薏米清利下焦湿热,木瓜、络石藤舒筋通络止痛,川牛膝通利经脉,引腰下行,兼能强壮腰膝。
小便短赤不利,舌质红,脉弦数,加栀子、萆薢、泽泻、木通以助清利湿热;湿热蕴久,耗伤阴液,腰痛,伴咽干,手足心热,治当清利湿热为主,佐以滋补肾阴,加生地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。
(三)瘀血腰痛
症状:腰痛如刺,痛有定处,痛处拒按,日轻夜重,轻者俯仰不便,重则不能转侧。舌质暗紫,或有瘀斑,脉涩。部分冰热有跌扑闪挫病史。
治法:活血化瘀,通络止痛
方药:身痛逐瘀汤加减
(秦艽3克、川芎6克、桃仁9克、红花9克、甘草6克、羌活3克、没药6克、当归9克、五灵脂6克、香附3克、牛膝9克、地龙6克)
当归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䗪虫、活血祛瘀,疏通经络,香附、没药、五灵脂、地龙行气活血,通络止痛,祛瘀消肿,牛膝活血化瘀、引腰下行、强壮腰膝。
兼有风湿者,肢体困重,阴雨天加重,加独活、秦艽、金毛狗脊;腰痛日久肾虚者,兼腰膝酸软无力,眩晕,耳鸣。小便频数,加桑寄生、杜仲、续断、熟地黄;腰痛引胁,胸胁胀痛不适,加柴胡、郁金;有跌扑、扭伤、挫闪病史,加乳香、青皮活血止痛;瘀血明显,腰痛入夜更甚,加全蝎、蜈蚣、白花蛇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。
(四)肾虚腰痛
1.肾阴虚
症状:腰部隐隐作痛,酸软无力,缠绵不愈。心烦少寐,口燥咽干,面色潮红,手足心热,舌红少苔。脉弦细数
治法:滋补肾阴,濡养筋脉
方药:左归丸加减
(熟地八两、炒山药4两、山萸肉4两、枸杞4两、菟丝子4两、鹿角胶4两炒珠、川牛膝3两酒蒸)
熟地黄、枸杞、山萸肉、山药、龟板胶以滋补肾阴,菟丝子、鹿角胶、牛膝温肾壮腰,阳中求阴。
肾阴不足,常有相火偏旺,可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;虚劳腰痛,日久不愈,阴阳俱虚,阴虚内热。可选杜仲丸
(知柏地黄丸:山药4两、山萸肉4两、牡丹皮3两、茯苓3两、泽泻3两、黄柏3两盐水炒、知母3两盐水炒、熟地黄8两)
(大补阴丸:黄柏12盐酒炒、知母12盐酒炒、熟地18、龟甲18、猪脊髓适量)
(杜仲丸:杜仲1两炙微黄、干姜半两炮裂、萆薢1两、羌活3分、天雄3分炮裂、川椒3分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、桂心3分、川芎半两、防风半两去芦头、秦艽半两去苗、川乌头3分炮裂去皮脐、细辛3分、五加皮3分、石斛3分去根、续断2两、当归3分微炒、五味子3合、槟榔3分)
2.肾阳虚
腰部隐隐作痛,酸软无力,缠绵不愈,局部发冷,喜温喜按,遇劳更甚,卧则减轻,常反复发作,少腹拘急,面色㿠白,肢冷畏寒,舌质淡,脉沉细无力。
治法:补肾壮阳,温煦经脉
方药:右归丸加减
(熟地8两、炒山药4、枸杞4微炒、鹿角胶4炒珠、菟丝子4、杜仲4姜汁炒、山萸肉3两微炒、当归3两、肉桂2-3两、炮附子2-6两)
肉桂、附子、鹿角胶、杜仲、菟丝子温阳补肾,强壮腰脊,熟地、山药、山萸肉、枸杞滋阴益肾,阴中求阳
肾虚及脾,脾气亏虚,见腰痛乏力、食少便溏、甚或脏器下垂,应补肾为主,佐以健脾益气,升举清阳,加黄芪、党参、升麻、柴胡、白术。
如无明显阴阳偏盛者,可服青娥丸。
房劳过度而致肾虚腰痛,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,如河车大造丸、补髓丹。
(河车大造丸:紫河车10、熟地20、天冬10、麦冬10、盐杜仲15、盐炒牛膝10、盐黄柏15、醋龟甲20)
(补髓丹:杜仲300克炒黑色、补骨脂300克<用芝麻150克同炒,候芝麻黑色,无声为度,筛去芝麻>、鹿茸60克燎毛酒炙、没药30克)
医学衷心参西录
腰者,肾之府,腰痛则肾脏疲惫,肝主筋,肾主骨,腰痛者筋骨之病,是以肝肾主之,然此证气血瘀堵者甚多,劳力而得者亦不少。可知腰痛致病因素颇多,需详细检查出原因。
一、患者34岁,因公务繁忙劳心过度,数日懒食,又勉强远出操办业务,因得腰痛。疼痛剧烈时不能移动,轻时似痛非痛绵绵不止,亦有数日不痛,生气或劳累时疼痛剧烈,心中非常发闷,左脉沉弦,右脉沉牢。一息四至强,前面吃药大概是补肝肾强筋骨,间有祛风药。至今3年,服药数百剂。此腰处关节经络有瘀而不通之气无疑。予利关节通经络之药
第一天天
生山药1两、枸杞8钱、当归4钱、丹参4钱、没药4钱、五灵脂4钱、穿山甲2钱(炒)、桃仁2钱(去皮,捣碎)、红花钱半、土鳖虫五枚(捣碎)、三七2钱(研末),三剂
先把前十位煎水一大盅,送服三七粉1钱,再把药渣重煎,送服另外一半三七粉
第四天,腰已经不痛,心中也不发闷,脉稍有起色,但还不服常,去穿山甲加续断白芍
生山药1两、枸杞8钱、当归4钱、丹参4钱、没药4钱、五灵脂4钱、桃仁2钱(去皮,捣碎)、红花钱半、土鳖虫五枚(捣碎)、三七2钱(研末)、续断三钱、白芍三钱
连服数剂痊愈。
二、患者因担重物后腰痛
三七粉、土鳖虫等分为末,每次2钱,日2次,三天痊愈。
三、妇人,行经之时腰痛甚,诊其脉气分甚虚,于四物汤中加黄芪8钱,服数剂而痛愈。
四、妇人,腰痛绵绵不止,亦不甚剧,诊其脉知其下焦虚寒,治予温补下焦之药外,予生硫磺细末一钱,日两次,硫磺服尽四两,其痛根除。
五、妇人,行经之时腰痛,呼吸觉短气,饮食似畏寒凉,当行经时觉腰际下坠作痛,脉无力,至数稍迟,知其为胸中大气下陷,行经时遂血气下注而大气亦遂之下陷。黄芪1两、桂枝、当归、没药各3钱,7剂痊愈。
六、一妇人腰痛兼腹痛,脉有涩象,知其血分有瘀,当归、鸡内金各三钱、没药、五灵脂、黄芪、天花粉各四钱,连服数剂痊愈。
七、肾虚者,督脉虚,故腰痛,治腰痛当以补肾之剂,加引入督脉之引经药。益督丸,果是肾虚腰痛,服至月余治愈。
杜仲四两酒浸泡黄、菟丝子三两酒浸蒸熟、续断二两酒浸蒸熟、鹿角胶二两
将前三位研成细末,水化鹿角胶为丸,黄豆粒大,每服3钱,日两次,服药后吞服核桃仁肉一枚。气虚者,以黄芪、人参煎汤送服,血虚者,以熟地、当归煎汤送服
医宗金鉴
腰痛肾虚风寒湿,痰饮气滞与血瘀,湿热闪挫凡九种,面忽红黑定难医。
注:腰痛痛极,面色忽红忽黑,此心肾交争,难治之证。
一、肾痛悠悠虚不举。
(一)独活寄生汤
独活3两(9克),桑寄生、杜仲、牛膝、细辛、秦艽、茯苓、肉桂心、防风、川芎、人参、甘草、当归、芍药、干地黄各2两(6克)
解析:独活、细辛入少阴肾经,温通血脉,秦艽、防风疏通经络祛风邪,寄生益气血祛风湿,杜仲、牛膝强筋骨补肝肾,地黄、当归、白芍、川芎活血养血,肉桂温阳,人参、茯苓、甘草补中气。对肝肾阴虚有热,风寒湿外袭导致的腰膝,脚退冷痹无力,屈伸不便的痹症证,有使之屈伸自如的疗效。本方若去人参,加黄芪、续断,也能治疗风湿寒痹。(四圣心源谓木气下陷于肾水之下,郁结作痛,地黄、当归、白芍养肝阴,杜仲、肉桂温阳,水中阳足,川芎升肝木,人参、茯苓、甘草补中气补脾土以升肝木,独活、细辛、秦艽、防风散风湿寒滞止痛解郁结)
(二)青蛾丸:补骨脂、杜仲、核桃仁
(三)安肾丸:葫芦巴、补骨脂、川楝子、小茴香、续断各一两半,杏仁、桃仁、山药、茯苓各一两,为末,练蜜为丸,淡盐水下
二、腰痛属寒得热减
(一)五积散加吴茱萸、桃仁、杜仲
三、寒湿重着。
(一)羌活胜湿汤:羌活、独活各一钱,川芎二分,炙甘草、藁本、防风各五分,蔓荆子三分(湿者,水汽凝聚而成,风主疏泄,能将凝聚的水汽散开,此方解表药使湿气从表散去)
四、内实。
(一)通经丸:硫磺、黑牵牛头为末,麦面合丸煮,浮起服。
五、经虚。
(一)独活寄生汤
六、经实(非汗不能解)。
(一)小续命汤加牛膝、杜仲、炒穿山甲:防风一钱二分,桂枝、麻黄、人参、白芍(酒炒)、杏仁(炒研)、川芎(酒洗)、黄芩(酒洗)、防己、甘草(炙)各八分,芍药四分,牛膝、杜仲、炒穿山甲各一钱,姜枣煎服。
七、气滞闪挫。
(一)通气散:木香、陈皮、穿山甲、延胡索、甘草、白牵牛
八、血瘀不移如锥刺,日轻夜重。
(一)活络丹:川乌、草乌、胆南星、地龙各六两半,乳香、没药各二两二钱,研细末和匀,酒面糊为圆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20丸,空心、日午冷酒送下。
九、湿热热注
(一)苍柏散:苍术、黄柏、牛膝、杜仲、防己、木瓜、川芎
十、腰如物覆痰湿蓄
(一)煨肾散:甘遂半两花椒二两,一个猪肾剖开,入甘遂、花椒末2钱,湿纸包猪肾煨熟,熟酒合吃。
米晶子济世良方
一、腰痛证:用雄猪腰子一对,用刀剖开,去中间血膜及外边油腻,炒青盐2钱,炒小茴香钱半,炒当归钱半,厚杜仲炒去丝钱半(杜仲炒去丝甚难,用酒把杜仲泡黄似更好),共为细末,入猪腰子内,放瓷盘中过一宿,上用韭菜盖住,蒸熟以火酒(高粱酒)洗去药末,用好陈酒空腹送下,多年者吃五六对,刚得者吃一两对便能痊愈。
解析:此方肾虚腰痛者有效。
二、多种腰痛:桑寄生、独活、肉桂、杜仲、附子、牛膝、白术、补骨脂15克,甘草15克,水煎服,三次痊愈。
解析:此方治肾阳虚及肾虚湿滞腰痛有效,肉桂、杜仲、附子、补骨脂补肾温阳,桑寄生、牛膝补肝肾强筋骨,桑寄生祛风湿,牛膝逐瘀通经,白术、甘草补中气去湿,独活祛湿散寒以通经络止痛。
三、腰背痛:秦艽10克、川芎10克、熟地30克、白芍15克、杜仲12克、续断12克、玉竹15克、附子12克、防风10克、羌活10克、木瓜15克、甘草10克、枸杞15克、牛膝15克、酸枣仁15克、红花10克、肉桂10克、大枣8枚、玄参15克、肉苁蓉12克、吴茱萸10克、威灵仙30克、茯苓25克、陈皮20克、雪莲1个、白酒9斤
药入土内,埋土内21天取出,一天服三次,病在上饭后服,病在下,饭前服,每次一小杯。
解析:此补肝肾,活血祛风湿,肝肾亏虚,风寒湿犯腰背部者有效。
四、肾气腰痛(气滞):白檀香磨水涂
五、妇人腰痛:蘘荷根捣汁服(蘘荷根温中理气,祛风止痛,妇人多肝气郁结,此蘘荷理气之功)
六、湿气腰痛:虾蟆草同葱白、大枣煮酒,常服。
七、积年腰痛时发:地肤子为末,酒服,日五六次。(此腰痛为腰间经络有湿热之气阻滞)
八、闪挫:丝瓜根烧研,酒服。
九、闪挫:西瓜皮干研酒服。
十、折伤:冬瓜皮烧研,酒服
十一、止暴腰痛:延胡索活血利气,与当归、桂心末,酒服。
十二、腰腿疼痛:黄芪25克、当归20克、枸杞25克、鸡血藤25克,水煎服(营卫有滞)
辨证录
一、人有两腰重如三千文,不能俯仰。此病因房劳力役,又感风湿而成,伤肾之证,需补肾。风湿侵肾水之位不去,补肾药效为风湿所格,不能见效,反益滞湿气(补药腻)。法宜先利腰脐之气,以祛风利湿,后大补肾中水火,则腰轻而可俯仰。
第一步:轻腰汤
白术1两、薏米1两、茯苓5钱、防己5分,水煎服
连服2剂而腰轻矣
此方利湿,能通腰脐之气(白术能通腰脐之气),然不可多服,肾宜补不宜泻,防己多用必至过泻肾气,反伤正气。
第二步,三圣汤
杜仲1两、白术5钱、山萸肉4钱
此方杜仲、山萸肉补肾中水火,白术通腰脐之气,肾气有可通之路,则俯仰之间,无非至适也。
用术桂汤亦神
白术三两、肉桂3分,2剂痊愈,不再发
(白术量大,专去湿气通腰脐之气,肉桂温肾阳,故湿去肾阳足,故愈,若有口渴、脉细等阴伤症状则不可用此方,或加滋阴药)
二、人有动则腰痛,自觉其中空虚无着者,乃肾虚腰痛。夫肾分水火,未可以虚字一言了之。经谓诸痛皆属于火,独肾虚腰痛非火也,惟其无火,所以痛也(肾阴不足,不能涵木,肝木偏旺,郁结冲击作痛,肾阳不足,肝木失根,亦强行疏泄郁结冲击作痛)。治法似宜单补肾中之火,然而火非水不生,若徒补火而不补水,所谓无阴不能生阳,而痛不可遽止(肾含水火,肾水能封藏肾火,肾火不足,亦恒多肾水不足,不过肾火不足为主要矛盾,呈现主要症状,肾水足,能封藏肾火,肾火才足,补阳药多伤肾阴,故补阳多滋阴同时进行,若如进食寒凉药或突然感受极大寒邪,直折肾火,肾水未伤,此种情况可以单独补肾中阳气),必需于水中补火,水火即济,肾气足而痛自除,此为由阴生阳之意。方用补虚利腰汤。
熟地1两、杜仲5钱、补骨脂1钱、白术5钱,水煎服
熟地补肾水,得白术利腰脐,而熟地不腻,杜仲、补骨脂补肾火止痛
此证用实腰汤亦佳
杜仲1两、白术2两、熟地1两、山萸肉4钱、肉桂1钱,水煎服,10剂痊愈
三、人有腰痛,日重夜轻,小便艰涩,饮食如故。人以为肾经之虚,谁知是膀胱之水闭乎。膀胱为肾之府,火盛则水不能化,而水反转入于肾之中,膀胱太阳之经也,水火虽犯肾阴,而病终在阳而不在阴。若不治膀胱,而惟治肾,用补精填水或添薪益火,适足以增其肾气之旺。阴旺而阳亦旺,肾热而膀胱亦热,致水不流而火愈炽,必更犯于肾宫,而腰痛何能痊愈乎。方用宽腰汤
车前子3钱、薏米5钱、白术5钱、茯苓5钱、肉桂1钱
车前子、茯苓利膀胱之水,薏米、白术利腰脐之气,则膀胱与肾气内外相通,又得肉桂之气,尤易引肾气而外达于小肠,从阴器而尽泄,腰痛有不速愈哉。
此证用术桂加泽泻汤亦神
白术1两、泽泻3钱、肉桂5分
(日重夜轻多为虚证,日间阳气向外,肾家阳气即不足,肝木疏泄偏旺郁结作痛,夜间阳气潜藏,肾中阳气稍足,木气得根,疏泄作用恢复,故病轻,小便艰涩,下焦湿盛,若为阴虚,当有他症可凭,此处为湿盛,湿在下焦故用利水去湿法,肉桂温肝木之根,肾阳也)
四、人有大病之后,腰痛如折,久而成为佝偻者。此乃湿气入于肾宫,误服补肾之药而成者。夫腰痛明是肾虚,补肾正其所宜,何以用补肾填精之药,不受其益,而反受其损乎?不知病有不同,药有各异,大病之后,腰痛如折者,乃脾虚而非肾虚也,脾湿当去湿,而乃用熟地、山萸肉一派滋润之药,虽非克削之味,而湿以加湿,正其所恶,故不特无益,而反害之也。医工不悟,而以为补肾之药尚少用之也。益多加其分两,则湿以助湿,腰骨河车之路竟成泛滥之乡矣。欲不成佝偻不可得也。方用起佝汤
薏米3两、白术2两、黄芪1两、防风三分、附子一分
日用一剂,服一月而腰轻,服二月而腰可伸矣,服三月而痊愈。此方利湿而不耗气,气旺则水湿自消,加入防风、附子于黄芪、白术之中,有鬼神不测之机,相畏而相使,建功实奇,万不可疑药剂之大,而少减其品味,使废人不得为全人也。
此证用芪术防桂汤亦可
白术4两、黄芪2两、防己1钱、肉桂1钱,水煎服
(大病后阳气耗,阳气驱邪,故易耗伤,肾寒而脾土不运,湿气遂起,客于肾水之位,腰也,用补肾药不得法滋腻增湿,佝偻者,肾气太弱,肝木失养,营卫不交,故薏米、白术利湿气,黄芪补中气以运化药力,补卫气以交营气,防风润燥疏木,附子温下寒,若有瘀或痰加相应的药,脾土不运,血瘀易生。)
五、有人跌打闪挫,以至腰折不能起床,状似佝偻者,人以为此腰痛也,而不可腰痛治,然腰已折矣,其痛自甚,何可不作腰痛治哉,或谓腰折而使之接续。其中必有瘀血在内,宜于补肾补血之中,而少加逐瘀治血之药,似未可只补其肾也,而不止知不然。夫肾有补而无泻,加逐瘀之味,必转伤肾脏矣。折腰之痛,内伤肾脏,而非外伤阴血,活血之药不能入于肾之中,皆不可用,而必须独补肾也。惟是补肾之剂,小用不能成功耳。方用续腰汤。
熟地1斤、白术半斤
一连数剂,而腰如旧矣,夫熟地原能接骨,不止补肾之功,白术善通腰脐之气,气通则接续更易,但必须多用为神耳,使加入大黄、白芍、桃仁、红花之药,则反败事。若恐其腰痛加杜仲、补骨脂、核桃仁等品,转不能收功矣。
(按医学衷心参西录中治案,似有所不足,外伤腰痛可用活血药。想是本案例主要矛盾为肾虚,网上有医案,不知真假,医案为患者78岁,一年前因跌扑导致胸腰椎骨折,经医院保守治疗后遗留腰痛,夜间睡眠及直立时尤甚,时有落空感,不能久立或久行,近日明显加重,大便三日一行,时有头晕、耳鸣,纳欠佳,口不渴,饮水少,口略粘,舌淡,苔白腻,脉弦细,中医诊断为腰折,遵陈士泽法,第一次熟地黄80克、白术40克3剂,无效果,但大便每天一次。第二次熟地100克、白术60克3剂,依然没有效果。第三次熟地120克、白术50克,3剂,本次服完药后腰痛明显缓解,腰很轻松,总体能缓解七八成。第四次调整剂量,熟地140克、白术70克,7剂,腰痛的程度还是保持在第三次好转水平,无进一步改善,因药味难喝,遂停药一段时间。可见此方药量少不起作用,熟地药120克以上、白术50克以上才能起作用,补力才够,至于无法痊愈,猜想为外伤有瘀血,苔腻有痰湿,肾已经补足,主要矛盾变为血瘀或痰湿,当去血瘀或痰湿,若脾胃虚弱不能运化药力,不能用此方,熟地过腻碍脾,用之伤脾而不能补肾,当遵案例四治法,先健脾去湿,脾健才用熟地白术法。)
六、人有露宿于星月之下,感犯寒湿之气,腰痛不能转测,人以为血凝于少阳胆经也,谁知是邪入于骨髓之内乎,夫腰乃肾堂至阴之宫也,霜露寒湿之气,乃至阴之邪,以至阴之邪而入至阴之络,故搐急而作痛。惟是至阴之邪,易入难散,盖肾宜补而不宜泻,散至阴之邪,必泻至阴之真矣。然而得其法,亦正无难也。方用转腰汤。
白术1两、杜仲5钱、巴戟天5钱、防己5分、肉桂1钱、苍术3钱、羌活5分、桃仁5粒,水煎服。
一剂而痛轻,再剂而痛止。白术为君,利湿而通脐腰之气,得杜仲之相佐,则攻中有补,而肾气无亏。且益之巴戟天、肉桂以祛其寒,苍术、防己以消其水,更得羌活、桃仁以逐其瘀而行其滞,虽泻肾而实补肾也。至阴之邪既去,而至阴之真无伤,故能止痛如神也。
此病用术桂防豨汤亦佳。
白术2两、肉桂3钱、防己1钱、豨签草5钱,水煎服,十剂见效。
奇难杂症精选
一、患者腰痛,转测不利已经2年,诊断腰椎肥大症,曾中西、针灸、理疗均不见效,病情日见加重,近几月来腰椎酸痛,足软,不能久立,最近几乎不能步履,伴头痛眩晕、耳鸣,夜睡不熟,梦多烦躁,舌淡红,苔薄,脉沉细,腰强不能俯仰,第2-4腰椎腰椎略呈肿大及压痛。X片示第2、3、4腰椎肥大及第五腰椎骶化。此肾精亏虚,筋骨失养,肝木偏旺,胆经不降。
第一天:
肉苁蓉30克、熟地30克、枸杞15克、菟丝子18克、补骨脂12克、杜仲18克、威灵仙18克、五味子12克、怀牛膝12克,共38剂(五镇)
外治予,取肾俞及压痛点,行丹火透热疗法(详情见奇难杂症精选第34页)
第38天(六诊):诸症减轻,惟稍累则腰痛,间有膝关节疼痛。
肉苁蓉30克、熟地30克、枸杞12克、五味子12克、威灵仙18克、杜仲18克、狗脊18克、两头尖12克、炙甘草6克,15剂
外治法如前
第53天,诸症痊愈,X片第2、3、4腰椎肥大及第五腰椎骶化的病灶完全消失。
二、患者腰痛,俯仰艰难,不能坚持工作两年余,中西针灸理疗治疗效果不显,腰部仍强直,酸痛不能俯仰,下肢常觉冷感,精神不振,不耐劳累,神疲乏力,睡眠不佳,食欲不振,口淡,泛涎沫,慢性病容,形体消瘦,面色不华,语音低微,舌质淡,苔薄白,脉沉细,腰强痛不能俯仰,第3-4腰椎略肿大。X片示,第3-4腰椎肥大。此肾阳虚弱,精血亏虚,寒邪乘袭,气滞血瘀
第一天
制川乌12克、小茴香12克、桂枝12克、熟附子12克、威灵仙18克、茯苓18克、熟地30克、黄精30克、炙甘草12克,水煎服,8剂
外治:肾腧穴、命门、第3-4腰椎处,交替取穴,行丹火透热疗法
第九天,腰椎稍好转,精神好转,余证同前,继前法治疗,20剂
第31天,腰痛缓解,已无冷感,只有疲乏感觉,微觉口干,舌淡红,苔薄微干,脉较前有力。
制川乌10克、小茴香6克、桂枝10克、威灵仙18克、熟地30克、黄精30克、炙甘草12克、茯苓18克、生地12克,10余剂
外治同前
第51天,腰痛疲乏消失,俯仰如常,第3-4腰椎亦无肿大的现象,再服上方7剂以资巩固。
总结:腰椎肥大症患者,常感腰部酸痛强直,或不能俯仰,行动艰难,甚至夜睡不宁,不能自转测,亦有压迫神经下肢麻痹疼痛者,往往缠绵数年,屡医无效,精神憔悴,食欲减退,患部椎体或棘突、横突有一些肿突现象,脉多沉微或沉细。腰椎肿大者应为肝木下陷于肾水之位,疏泄偏盛而不收,实质是肾虚不能养肝木,肝木根气不足,下陷于肾水之中,强行疏泄。案例1为直补肾气的方法,肾足则肝木得养而愈,实际上可以加补肺药,降胆胃的药,肾阴及肾中阳气来源于上焦,肺金下降,上焦之气下降而化肾水,胆经下降,则上焦相火,上焦之降在于胃,痛眩晕、耳鸣、夜睡不熟、梦多烦躁正是胆经相火不降,可加麦冬、半夏、白芍、乌梅肉、山萸肉、龙骨、牡蛎等。案例2为肾中寒湿偏旺,木气根气不足比案例1更加严重,相火更加不足,加之阴血亏损,肝木疏泄乏力,肝木之性,越不能疏泄越强行疏泄,故用川乌、小茴香温肾阳祛寒湿。桂枝、熟地补肝木不足,黄精、熟地滋肾阴养血,炙甘草茯苓健祛湿,肾中阳气不足,寒水盛,火不生土,土气弱而湿气起。威灵仙通经络祛滞。肾水本不足而用阳药,滋阴之力不足,阳药伤及津液固口干,津液被伤而邪热起,生地生津液清血火。肝肾足,功能 正常,则腰椎肥大可愈,实际上肾足后加乌梅肉、山萸肉、龙骨、牡蛎似更加佳,肝木疏泄太过,敛肝平木也。
疑难杂病中医治验
一、患者经期洗澡后恶寒发热,腰背疼痛,头痛已经四天,经中药治疗稍瘥,当日下午又突然发热恶寒,头痛腰痛随之加剧,小便黄浊,尿检蛋白少许,脓球(++),红细胞少,诊断为肾盂肾炎,苔白厚浊,舌质红,脉浮弦数。此为外感风湿,表证未解,风湿化热,湿热下注膀胱。治予清热利湿,利尿通淋。导赤散加车前草、滑石、连翘、益母草
第一天
生地20克、木通10克、甘草6克、竹叶10克、益母草30克、连翘10克、车前草10克、山药20克、白茅根30克、人参10克、麦冬10克、玄参10克,6剂
第七天,发热腰痛均减。小便上黄浊。上方和五苓散去桂枝、猪苓加山楂
生地20克、木通10克、甘草6克、竹叶10克、益母草30克、连翘10克、车前草10克、山药20克、白茅根30克、人参10克、麦冬10克、玄参10克,茯苓10克、泽泻10克、白术10克、山楂10克,6剂
第十四天,服上药6剂后发热已退。
生地20克、竹叶10克、益母草30克、连翘10克、车前草10克、山药20克、白茅根30克、人参10克、麦冬10克、玄参10克
第二十二天,诸症续减,惟口干、口苦、小便黄,舌红,再予清热泻火,利尿通淋为治。
生地20克、木通6克、竹叶10克、桑白皮10克、山楂10克、麦冬12克、玄参12克、柴胡10克、连翘10克、车前草10克、益母草30克,3剂
第二十八天,腰痛已愈。惟全身发痒。此风湿以有外发之机。予麻杏石甘汤加连翘、赤小豆、蝉蜕、蒺藜、玄参、苦参、金银花,五剂,痊愈,尿检正常。
二、患者面目浮肿,小便不利,尿检蛋白(+)、红细胞(++++),经治疗后好转出院,不久又感腰部热痛剧烈,全身疲倦酸楚,小便短赤,尿检尿检蛋白(+)、红细胞(++++),诊断慢性肾炎,舌质淡红,苔厚腻而黄,脉细数。此湿热下注膀胱,上壅肾府。治予清热利湿,利水通淋。四苓汤加味。
第一天
茯苓10克、白术10克、泽泻10克、益母草30克、连翘10克、车前草10克、滑石30克、柴胡10克、黄芩10克、旱莲草15克、白茅根30克,3剂。
第四天,腰痛已减,小便增多,但心悸、舌红,苔中剥。
茯苓10克、泽泻10克、白术10克、山药20克、女贞子10克、车前草10克、丹皮10克、白茅根30克、山楂10克、桑叶10克、生地20克,6剂
痊愈,尿常规正常。
三、患者腰腿疼痛,反复发作,呈进行性加重已5年,近日来腰痛甚剧,痛连及下肢,屈伸不利,行走困难,伴有咽干口渴,尿黄便秘,舌淡红,苔腻微黄,脉濡。此湿热阻滞经络,气血运行受阻,予四妙散加减。
第一天
苍术10克、黄柏10克、牛膝18克、薏米30克、木瓜18克、丹参15克、赤芍10克、川芎10克、桑寄生15克,两剂
第三天,疼痛稍减,便秘,舌红苔黄腻,脉弦,再予清热化湿,活血通络。
苍术10克、黄柏10克、牛膝18克、薏米30克、木瓜18克、丹参15克、赤芍10克、川芎10克、桑寄生15克、火麻仁20克、桃仁10克,三剂
第十天,腰痛又减,再以上方加减
苍术10克、黄柏10克、山药12克、丹皮12克、泽泻10克、茯苓10克、生地12克、木瓜10克、秦艽10克、桑枝20克、女贞子12克,3剂
第十五天,腰痛基本消失,再进上方两剂巩固疗效。
四、患者腰痛已经七天,经治效果不佳,腰痛而强硬,难以俯仰,舌红苔薄白,尿检蛋白极少、红细胞极少,患者平常嗜好烟酒,综合脉证,系湿热互结,阻遏经络。治宜清热利湿。
第一天
茯苓10克、泽泻10克、白术10克、滑石10克、车前草10克、木香10克、枳壳10克、菟丝子10克,3剂
第四天,腰痛已无,诸症均减,上方加金钱草30克再服3剂巩固疗效
五、患者身怀六甲,淋雨与洗澡后,突发恶寒、发热、腰痛,在当地中西治疗无效,现症:寒热往来,热时汗出,心烦不安,头重头痛,项强,纳少,小便里急频数,大便3天未通,右下腹时发疼痛,有下坠感,口干不喜饮,耳鸣,舌边紫,苔白厚,此为外感不解,邪热入里,损伤胎元,治宜疏肝理气,清热安胎。丹栀逍遥散加味
第一天
柴胡10克、白芍20克、枳壳6克、甘草3克、当归10克、白术10克、茯苓10克、丹皮10克、栀子10克、桑寄生10克、黄芩10克,两剂
第三天,腰痛大减,宜守方继服
柴胡10克、白芍30克、枳壳6克、甘草3克、玄参12克、麦冬12克、生地20克、大黄粉3克(另冲)
第四天、腰痛已愈
总结(自己):案例一有恶寒发热等表证,应当先解表,若先解表如第28天处,不至于治疗个把月还不愈。若解表应用麻黄汤类方剂,例如表实用麻黄汤,表虚用麻黄桂枝各半汤,兼里热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,湿盛加去湿药。案例二与案例一均为肾炎,案例二无明显表证,治疗稍正确,故比案例一痊愈速度快,脉细数,本有阴虚,初诊利湿太过滋阴不够。案例三化湿需防伤阴,口渴者,阴已伤。案例四甚善,痛与湿有关,然与肝木也有很大关系。案例五为用丹栀逍遥散加减,其实谓用小柴胡汤加减更加适合,寒热往来,小柴胡汤症,腰痛的情况各不相同也。
陆氏三世医案
患者体肥畏热,平时暑月澡浴,每每扇干而不拭,后因幼子夭折,悲郁不乐,不思粥饭,惟恣饮自解,忽然脊背似胀,渐至肘膝酸痛,他医谓脉气涩弱,骨节酸痛为血虚火郁,用四物汤加丹皮、香附、栀子十数剂不愈。改牛膝、何首乌、枸杞等补肝肾药十数剂不愈,又谓精血亏虚,草木药难效,要血肉有情之品,用鹿角胶、虎骨、紫河车等依然无效。患者渐觉沉重,不能做事,告事假3月。举动甚艰,时时令人热手抚摸,初则经手如刺,摸揉良久,虽重手亦不痛,脉极浮极滑,中按即和。此溢饮,扇干而不拭外湿侵犯皮肤,悲伤肺,肺伤则分布之令失,酒湿属阳,湿溢散于阳分。湿在皮肤,当发汗。
处理1.饱食时沐浴温热水出汗。
2.防风5钱,苍术3钱,麻黄、紫苏叶、羌活、独活、威灵仙、甘草各一钱,煎一二沸,热服一满碗
用了五次(五天)痊愈
总结(自己):腰痛证型多,需辩证看待,疼痛虽然与木气有关,但导致木气郁结的原因各异,以书本记载而言,总是以肝肾亏虚,血瘀气滞痰阻为多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场外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